期待母校创造更多的辉煌——访1968届校友丁健

【校友简介】丁健,华东师大二附中初中1968届毕业生。1991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;1992年归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,现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、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。主要学术成就:领导建立了系统的、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和药效学评价技术体系,以及系列新生血管生成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评价模型,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的自主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,并应用该平台发现了近千个活性化合物,确定了一批先导结构,完成10余个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前药效评价,其中两个候选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,为创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2月4日上午,雪后初霁的上海露出了太阳那久违的绚烂笑容,我们按照事先的约定,来到1968届校友丁健家中。虽然我们之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,但心中仍然不免有些紧张和忐忑,然而学长关切的言语和爽朗的笑声很快化解了这一切,于是我们的采访便在如同与长辈谈心的气氛中进行起来·····

“华东师大二附中是我当时的乐园”

丁健学长进入华东师大二附中时,位于枣阳路896号的二附中原校址是与美丽的华东师大校园连在一起的,这在他那颗幼小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。

在二附中,学长度过了难忘的岁月。他和他的同学们在体育馆打球,在寝室里嬉闹,当然更多的是在课堂认真学习。丁健学长回忆说,他心目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英语课,这为他日后的英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当年那位年轻英语老师的标准发音、办公室里那台用于教学的当时较罕见的录音机等等等等,至今他都还历历在目。

谈到二附中的生活对自己这一生的影响,学长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:第一,二附中不搞填鸭式的教学,这对他的思维发散很有帮助,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广泛兴趣。第二,二附中培养了他追求完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,这种精神始终鞭策着他一直前进。第三,让他学会了询问、质疑,懂得了不要迷信于一些已有的材料和数据,真正的知识永远是出于实践的,它引领着学长走入了科学的殿堂。第四,夯实了他的英语基础,这对他日后的留学、撰写论文、查阅最前沿的科技文献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
沉浸在回忆中的学长特别提到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位老师,教英语的副班主任刘鼎立老师,教语文的林炳枢老师和一位姓王的代课老师等等,尤其是从心底里关怀着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姚瑞榆老师,即使是现在他也常常会打电话给学长,提醒他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了身体健康。学长告诉我们,每年他和初中的同学们都会跟老师聚一聚,共叙师生、同学之间的情谊。

他说,从老师身上,他学会了奉献社会。“老师的品德高尚,教给了我最为重要的东西: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和成功需要什么。做人是做一个社会人,当你成功时你就会体会到,一个人的全面性是相当重要的。如果一个人只懂得一些书本知识,那么这个人所关心的面就会很狭窄,他的事业、他将来的前程就很难有大的发展。”

“当你成功时,你就会体会到,作为一个社会人是多么的重要。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要诀在于人品、人的相容性和向上精神。人品和向上精神就不多说了,什么是人的相容性,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‘多位体’,即为人处世时多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,懂得换位思考,正如以前说的一句话‘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’。”

作为一个在特珠年代毕业的中学生,学长在回忆中还谈到了“文革”,此时他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。那段时间里,学长和他的同学们基本上没有了真正的学习。虽然在“文革”结束后,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又迅速恢复过来,但那段支离破碎的日子回想起来,还是让学长唏嘘不已。

尽管如此,“总的来说,华东师大二附中还是我当时的乐园”,学长如是总结说。

“我一直有一个梦想,要使我们的药造福全世界”

谈起现在的工作,学长向我们介绍说,他是1992年在日本的九州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之后回国,到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的。他研究的是抗肿瘤新药机理,主要是小分子研究,去年还和他的合作伙伴获得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。

“在回来的16个年头里,我对自己的成果还是感到满意的。已经发表了很多的文章,包括在国际上发表的一百多篇;还制出了一部分新药,在国内外也获得了一些专利。”据资料介绍,学长在新药物研制方面,取得了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17个新药证书;共计有43项新药进入了临床研究;6项新药正在申请临床研究;正在申请新药证书的新药12项。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59项,PCT(专利国际申请)17项,获得专利授权29项,其中获美国专利2项,日本专利1项。面对着这累累硕果,他淡淡地说:“其实我所做的还是很有限的,我还会继续走下去的。”

学长告诉我们,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,而生命科学最终的目的,是为了使我们人类活得更长、活得更健康、活得更有质量。这一是靠农业,让人吃上更加好、更加有营养、更加丰富的食品。第二个就是要靠医药,生物制药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造福人类。

“中国制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,已经有所提升。我们不能只用外国的药,而且外国的药老百姓也消费不起;但这件事工作量大,需要很大的资金和投入。归纳起来,我觉得,第一,我们国家必须开发新药物,否则老百姓就得不到价廉物美的新药;第二,我们和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,无论是规模,还是科研投人方面,特别是我们的医药企业没有新药和创新能力;第三个是已经有机构,像我们药物研究所就已经在做新药了,而且我们药物研究所这几年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。我一直有一个梦想,要使我们的药能够走出国门,走入国际市场,不仅造福中国人,还要造福全世界。”

“要培养科学热情和动手能力”

当得知母校如今拥有了相当先进的科研设备,不少学生都在进行科技小课题的研究时,学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“学校拥有先进的科学设备,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,这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。动手能力也是人的全面能力的一个方面,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某些方面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。”他表示,无论是从一个校友的角度,还是从培养下一代的角度,他们药物研究所愿意为二附中提供帮助。学长认为,在他看来,现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主要还是培养兴趣,让学生能够热爱科学,培养一种热爱科学的习惯,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
科学的思维。通过小课题研究,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、对于整个社会,有更多的了解。

在谈到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问题时,学长说,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,都选择金融等热门专业,这无可厚非,中国目前还是很缺这样的人才。但社会在发展,自身总会有一个协调,总会有一个平衡。他提醒我们说,重要的是当自己在选择时,切忌不能拥挤在一起,自己要有一个冷静的思考,不要跟风。只要你是金子,你就会闪光的。

对于即将迎来5o周年校庆的母校,学长表达了一份意味深长的期待,他说:“我觉得二附中是一个有着非常好的传统的学校,50年的历史,不算长也不算短,但也算是走过了风雨,有改革,有创新,正在奔向辉煌。我觉得二附中的办学方针非常好,应该继续下去,培养有全面性,有独立思维、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学生,特别希望能够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。第二个是希望学校能够更加贴近社会,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,这对学生的主观发展是很有帮助的。二附中现在每年的升学率非常高固然是一个方面,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看学生所学的专业,要看这些专业是不是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。总的说来,是希望二附中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杰出人才,创下一个又一个令人咂舌赞叹、津津乐道的辉煌!”

 

2010届9班 金琳
2010届7班 张怡雯